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新闻频道 >> 历史纵览 >> 周口历史 >> 正文

扶沟地名故事|扶沟不尽是沟

我要评论 来源:G:扶沟圈  2020/8/23 8:52:21   编辑:周口信息网  浏览次数:
[导读]:鄢陵不尽是陵,扶沟也不尽是沟;若鄢陵尽是陵,则光山确山尽山矣;若扶沟也尽是沟,则商水汜水尽水矣。

  清朝康熙、乾隆年间,扶沟、鄢陵两县的水利纠纷不断,因为扶沟和鄢陵两县交界,鄢陵在西,地势较高;扶沟在东,地势较低。因此,每到阴雨季节,鄢陵境内的雨水就都往扶沟境里排。一淹就是成千上万亩。两县老百姓几乎年年因为排水械斗,甚至闹出人命官司来。

  于是扶沟县的老百姓就请求扶沟的县太爷去跟鄢陵县打官司。结果一直打到省里。可是,省里管官司的大官只凭原告和被告的诉状断案,也不来实地调查调查。鄢陵县的诉状上写的是:鄢陵,陵也;扶沟,沟也。水往低处流,水性也。

  省里的大老爷一看,觉得鄢陵县的诉状在理,就准许鄢陵县境内的积水往扶沟境内排。扶沟的官司一打输,鄢陵境内的积水可全都泄到扶沟来了。一下子淹了扶沟大半拉县。扶沟的老百姓可遭了大罪,村村汪洋一片,家家庄稼绝收,户户叫苦连天。他们又去请县太爷跟鄢陵打官司。可扶沟的县太爷是叨败的鹌鹑斗败的鸡,再也不敢上阵。可他也不甘心自己的县民遭罪,就放出风来说:“哪个能写出一张诉状,保证叫扶沟打赢官司,本官就愿意替民上告。”

  老百姓说:“县太爷是喝墨水汁的人,还写不好状纸,咱庶民百姓谁有恁大的本事?除了吴晓竹谁也不行。”吴晓竹虽然只是扶沟县吴桥村(今属韭园镇)的一个普通百姓,却是远近闻名的机智人物,为人仗义,喜欢打抱不平,为街坊邻居排忧解难。他听说这个事情后,说道:“县太爷繁软蛋,我写张状纸试试看!”于是,他就写了一张诉状,让县太爷递到了省里。

  诉状递到省里,省里的大老爷一看,状纸上写着:鄢陵不尽是陵,扶沟也不尽是沟;若鄢陵尽是陵,则光山确山尽山矣;若扶沟也尽是沟,则商水汜水尽水矣。

  省里的大老爷一想,对呀,县名带个“陵”就都是陵吗?带个“沟”字能都是沟吗?看来鄢陵的水不能往扶沟排了啦!这一下扶沟的官司赢了,鄢陵县的县太爷赶紧叫本县的百姓自己挖沟排水。打那以后,两县的水利纠纷就少多了。

分享到:
用户名: 密码: 匿名 注册 忘记密码

注意:遵守《互联网资讯信息服务管理规定》,广告性质的评论会被删除,相关违规ID会被永久封杀。

验证码: 看不清楚,点此刷新! 查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