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桥周岗村原名城东岗,汉初扶沟县城建在今崔桥古城村,该村在古县城的东北角,故名城东岗。该村原住姓氏已无从查找,明初周姓从洪洞县迁来后才改名周岗。 崔桥东店、西店村在汉代原是一个大集市,村东、村西有两个大客店,故名。村中有陶姓,曾经有辘轳井里救刘秀的传说。现在的韩姓,是元朝梁国公韩元善的儿子韩守倍从太康县迁来。朱姓是明初从朱许庄分居来的。 崔桥东古、西古村,2003年修大广高速路时,从西古村挖出的汉代墓志铭显示,此地原名古村岗,居住着古姓。现该村徐、孙、郭等姓氏是明代以后陆续迁入的。 崔桥杨丘营村,传说村中有杨丘,在田中犁地时曾救过刘秀的命而亡,刘秀封大塚以纪念,这只是传说。现村中居住最多的是谷姓,谷姓来自何处待查但从谷姓七世凌云修谱序云“我族曾祖乾三字楚璧既先王字太安,族祖字耀光字化鲤等屡动修谱之念而未决。”从谷姓通谱70字辈份排序算,“乾”字为56世,年份在明崇祯至清康熙之间,迁此已有400年历史。 包屯原名陈马岗,据《陈氏族谱》记载, 陈氏先祖是岳飞麾下的一名战将,当岳飞被诬陷致死后,陈将军就到此隐藏,与本地马姓共同生活,故名陈马岗。清同治年间,有一镖师押送官银过此被劫,陈马岗将遭灭顶之灾,武举包清保护了全村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,村名便改成包屯。目前包屯周围的陈姓如陈庄、陈岗、季历岗等都认可这一说法。 蒿庄原名姜家庄,宋之前是姜姓在此建的村庄。明代蒿姓来了给姜姓种地,迷信的说法“姜都被蒿姓给薅了”,于是姜姓绝,蒿姓发户。村名改为蒿庄。清乾隆年间,杨姓从长垣县迁来居住,迷信的说法“羊又把蒿棵子吃了”所以蒿姓逐渐减少。清代中期又来了卢姓,羊不吃芦苇,所以杨、卢二姓共同生活至今。 朱村岗原名西岗, 隋朝隋炀帝时,伍云召的一路总兵朱灿,死后埋葬于此岗之上,修有坟塚并有朱姓家人看护,故名朱灿岗。后来转化成朱村岗。魏姓是明末从城东魏营村分居于此。 孙岳集村上原有碑文记载,汉代有孙姓在此建庄筑寨,后成了农村集市。北宋真宗年间,南孙岳(今李岗)有马姓名医之女招了岳姓上门女婿,在此处行医名声大震,人们习惯称此村为孙岳集。现该村刘姓最多,700多人,是清雍正年间从七里井村迁来。 曹里袁家村,北宋时此地称石家村,很富有。袁姓和邵姓从山西泽州迁来,给石家种地,袁姓住石家村南边称袁家,邵姓住石家村北边称邵家。 晋岗李村原名晋岗寺、三晋岗。三国魏晋时,魏文帝曹丕的第二个妻子路过此地生病而死,葬于晋岗之西,并建有寺院派人保护妃子墓,故名晋岗寺,后来李姓、何姓。楚姓陆续迁来,才改名三晋岗。(虚怀軒) |